5月10日,青海省第四屆拉面行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在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開賽。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喇家遺址曾出土4000年前的一碗面條狀遺物,被稱為“世界第一碗面條”;30多年前,一批青海面匠走出大山,以拉面犒勞味蕾,創造百億產值。
為促進青海拉面產業高質量發展,5月9日,以“品牌與創新——青海拉面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的青海省2023年新時代拉面產業發展論壇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舉行。
清晨的黃河水面上,霧氣還未散去。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的街頭小店里,幾口大鍋熱氣氤氳,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拉面端上桌來。
5月10日,青海省第四屆拉面行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將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新區中心廣場舉行。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青海大力發展“拉面經濟”,闖出了一條西部地區向貧困宣戰的創業之路。如今,“拉面經濟”已成為青海重要的勞務輸出品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生活在海東市的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因拉面產業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4月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赴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深入一線察民情、聽民意,解難題、抓落實,推動各項工作部署落地見效。
時值中午,正是用餐時間。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留新一路的西部金穗牛肉面店內,就餐的顧客滿滿當當,一片忙碌紅火的景象。
窮則思變。憑借著拉面手藝,上世紀90年代,山根村人開始走出大山,出省務工掙錢。
一碗香噴噴的青海拉面,一罐爽口的民和軟梨飲料……每到中午時分,在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政府機關食堂的青海拉面供餐窗口就會排起長隊。
今年以來,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科學調研分析研判,加強運行調度,落實落細各項措施,全力推動一季度“開門紅”。
三月春風暖。又是一年春季到來,勞務市場開始活躍,隨著就業“春風行動”的陸續開啟,各種“崗前培訓”也如雨后春筍。
經過多年打造,“化隆拉面”已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的一個響亮品牌,在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縣域拉面經濟產業發展,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與縣內金融機構聯系協調,制定了相關工作方案。
冬日的雪花覆蓋了漸漸沉睡的大地,但明媚的陽光卻照亮了村民渴望學習一項技能,走出大山去創業的心。
2022年以來,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文體旅游局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工作布局和年度重點工作目標,精心部署,狠抓落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安全生產、重點項目及文體旅各項工作,取得了文化體育旅游融合發展新局面。
30年,青?!盎∨H饷妗逼放祈憦厝珖?、濃縮成五大餐飲集群。11萬人、1.8萬家全國拉面店譜寫出年拉回135億元的壯志豪情,造就了一批較為罕見的“拉面村”“老板村”“轎車村”“小康村”的生動場景。
12月4日晚10時,化隆縣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以下簡稱“品牌促進局”)黨員活動室內仍燈火通明,眼下全國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正在不斷調整優化,身在各地的化隆拉面人積極準備復工復產。
記者從青海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獲悉:全國勞務品牌發展大會在京召開,大會宣布了勞務品牌工作全國賽獲獎項目及全國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名單,其中,青海省“搶抓發展機遇 注重落實落地 全力支持全省勞務品牌發展壯大”經驗做法獲全國賽“帶動就業”獎……
“以和為貴”固然是工作的初衷,但經過專業人士的努力,為老百姓提供高質量法律服務,達到定分止爭的效果,才是調解的終極目標。作為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拉面巡回法庭”的特邀調解員,馬乙拉四對此頗有心得:小糾紛關乎大和諧,調解員也可以有大作為。
自十月底西寧市本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拉面網積極配合西寧市疫情防控工作,承擔了六個社區、三個食堂、一個商會的物資保障工作。
人們形象地說,是漢族、土族群眾種的小麥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眾養的牦牛熬成了鮮湯,撒拉族群眾栽種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調料,回族群眾用雙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諧面、幸福面。
“青海拉面”“青繡”“枸杞采摘”……近年來,“青”字號勞務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記者25日從青海省人社廳獲悉,據最新統計顯示,目前,青海省已累計評選認定25個省級勞務品牌,年帶動轉移就業超40萬人次,占青海省轉移就業總人數的三成以上。
在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昂思多鎮任黨委書記的8年里,尹發旺走遍了全鎮的角角落落,對鄉情了如指掌。有一年在核驗退耕還林統計表時,一名工作人員填錯了一個數據,他一眼就看出了問題,并且一口說出了準確數據。
近日,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宣講代表顏敏副局長通過視頻網絡會議形式,為2022年度“三項計劃”試點示范項目全體師生,進行了“踔厲奮發,共筑千秋偉業”為主題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
一座黃河岸邊的小鎮,因一種食品而揚名,別說是在青海,就算是在全國也是一個奇跡。實際上,這個奇跡由來已久——自上世紀80年代起,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拉面人紛紛走出大山,走出家門,走出省門,走出國門,用勤勞的雙手拉出了一條“拉面產業”的悠長之路。
截至9月底,海東籍開辦拉面店總數2.77萬家,拉面從業人數16.6萬人,遍布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為重點的280個大中城市和馬來西亞、土耳其等20多個國家(地區),拉面產業經營性收入99.24億元,利潤33.92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36.42億元。
拉面人周軍表示:“作為一名拉面人,我為我們黨和國家始終將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當作偉大的事業來干、把人民的幸福生活當作終極奮斗目標來追求而深深感動。今后,我將學習現代企業發展理念,把握市場,規范經營,打造化隆拉面新品牌?!?/p>
10月20日下午,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領導班子帶隊前往樂都區達拉鄉白崖子村,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暨推進“訪民親民惠民暖民”實踐活動。
黨的二十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大會。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把地方品牌產業打造成展示青海形象的窗口,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
民和喇家遺址出土4000年前的一根面穿越時空,讓“拉面之鄉”連起古今文明;遍布河湟谷地具有指尖非遺之稱的刺繡,讓“青繡之源”驚艷世人;湟水河北岸的柳灣遺址4萬多件彩陶的“彩陶故里”,讓人一眼看盡千年彩陶流淌成河……
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宣講代表顏敏副局長在湖北省邊疆少數民族就業服務站通過視頻網絡會議形式,為2022年度“三項計劃”試點示范項目全體師生,進行了“踔厲奮發,共筑千秋偉業”為主題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
青海拉面產業數字化平臺項目由海東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華為、聯通、郵儲銀行等多家企業參與,為青海拉面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打造的專屬電子商務和社交服務平臺……
4月13日凌晨3時,當人們還沉浸在睡夢中時,一輛滿載30萬元愛心物資的卡車晝夜不停地從黃河岸邊駛向上海市松江區,將青?;〖嫱屠嫫髽I共同捐贈的30萬元愛心物資運到了上海。
近年來,青海拉面逐漸成為帶動海東各族群眾脫貧增收的龍頭產業,廣大拉面人融入所在城市,踴躍投身疫情防控,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宣傳了海東形象,一批拉面人模范典型持續樹立。
4月15日,一車車滿載著海東人民愛心的價值203萬的物資運送車從海東萬緯物流園出發駛向上海,送去河湟兒女的深情祝福和戰疫的“一臂之力”。
記者從海東市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獲悉,截至5月底,海東籍人員開辦拉面店總數2.77萬家,拉面從業人數16.6萬人,遍布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為重點的280個大中城市和馬來西亞、土耳其等20多個國家(地區),實現拉面產業經營性收入55億元,利潤18.81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18.57億元。
你見過細如發絲的拉面嗎?42根這樣的細面竟能穿進同一個針眼……他的這一絕活,被列入了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名單。
從“化隆拉面”到“青海拉面經濟”,再到“拉面產業”,不僅僅讓海東眾多群眾脫貧致富,更是帶動了一個城鎮的發展?;】h群科鎮就是因拉面而聲名鵲起,“拉面特色小鎮”品牌的打造,更讓它有了獨特的魅力。
近日,記者從海東市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獲悉,截至9月底,海東籍開辦拉面店總數2.77萬家,拉面從業人數16.6萬人,遍布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為重點的280個大中城市和馬來西亞、土耳其等20多個國家(地區),拉面產業經營性收入99.24億元,利潤33.92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36.42億元。
一大早,“拉面人”韓光遠帶著專門協助收購銷售農產品的團隊,驅車來到查甫藏族鄉,找到正在地里采挖土豆的種植大戶何有財洽談收購事宜。
為進一步整合優化資源,搭建協作共享平臺,推動拉面行業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由青海河湟拉面產業運營有限公司牽頭,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的海東拉面產業聯盟成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推動拉面產業提檔升級,我省制定《青海省促進拉面經濟發展實施意見》,海東市相繼制定《加快推進拉面經濟品牌建設實施方案》《推進拉面產業高質量發展1號行動方案》等,以立法、政府規定等形式出臺《促進拉面產業發展辦法(試行)》,建設拉面數字化總部基地,成立拉面產業聯盟。拉面人實現從“一爐火、兩口鍋、三個人、四張桌”到“一年打工仔、兩年拉面匠、三年小老板”的跨越式發展。如今,海東市擁有注冊商標97件、品牌店787家。
30多年來,隨著“拉面第一代”在全國各地艱苦創業、開拓市場,拉面讓許多人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為了讓更多的拉面人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因地制宜、多措并舉,讓拉面產業登上全國展臺。
近年來,中國拉面網作為連接拉面上游企業與下游個人的紐帶,作為連接拉面產業與其他二三產業的紐帶,作為連接拉面與外界的紐帶,客觀真實地見證了青海拉面發展的十年。
在上海市,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千里之遙的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他們有共同的身份——拉面人。為了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勇做“逆行者”沖在抗疫一線,貢獻力量。
海東拉面經濟在經歷了艱苦創業、規模發展階段后,已邁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如何讓牛肉拉面走出散小、低檔的困境,成為海東市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5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一條消防員吃面后老板拒收錢的視頻火遍全網?!耙活D飯而已,就當是我們店的一份敬意。做人要懂得感恩,這面錢我無論如何不能收?!薄熬髲姟崩习鍒猿植豢鲜斟X的視頻一出,很快被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轉發報道,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廣大網友紛紛為這位年輕善良的拉面店主點贊。
海東市平安區出現了這樣一支小團隊,他們開著一輛白色小貨車,在貨廂改造的流動小廚房里油鹽醬醋、各種調料一應俱全,熱鍋里是新鮮熬制的牛肉湯,提前揉好的面劑子整齊地排列在案板上,就等著行駛到目的地,趕緊為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們下一碗熱氣騰騰、營養美味的牛肉面……
近幾年,海東市為全面提高“青海拉面”品牌價值和內涵,推動拉面產業高質量發展,立足海東實際,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招商現代信息技術知名企業和平臺,加速推進傳統產業與現代大數據信息的融合、銜接。
4月15日,滿載海東人民愛心的203萬元物資在海東萬維物流園啟程。一箱箱熟牛肉、饃饃、花花等飄著“家鄉味”的美食,跨越千里,被送到在滬青海籍拉面務工人員手中。
最能打動人心的拉面不僅是可口的味道,而是和那碗面有關的人和事。何文清正是用一碗普通的面詮釋了從小愛到大愛的情懷,他的這碗面承載著他的少年與青年,他的辛酸與榮耀,還有那傳遞不止的愛心和責任意識。
7月14日至15日,省政協主席公保扎西帶領由部分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調研組赴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對拉面產業發展與促進各民族交流交融中的積極作用進行實地調研。
這五年,海東籍群眾在國內280多個大中城市和20多個境外國家(地區)開辦拉面店2.93萬家,從業人員達18.05萬人,2020年實現經營性收入140億元,利潤49.8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67.2億元。
在化隆縣,266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這一模式告別貧困。在海東市,1.28萬戶、7.26萬貧困人口靠做拉面穩定脫貧,占全市近10年脫貧人口的37%。如今,海東人經營著全國近1/3的拉面店,從業者近18萬人,遍及全國200多個城市,還把拉面館開到了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拉面經濟是海東市的“脫貧經濟”、“致富經濟”。目前,僅化隆拉面店已遍布全國27個省4個直轄市,以及11個國家,達到1.7萬家,年實現拉面收入130余億元,帶動9萬貧困人口脫貧。
一代又一代海東人憑著一股堅韌不拔、敢闖敢干的勁頭,把拉面店開到了世界各地,拉面成為海東最具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勞務品牌和優勢產業,成為海東的經濟亮點、文化符號和脫貧“利器”。
目前在全國280多個大中城市開辦拉面店2.93萬家,從業人員達18.05萬人。這一碗面,帶動了廣大衣村養殖業、原材料供應等多產業鏈條的發展,‘十三五,期間僅化隆回族自治縣,就有三分之一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靠拉面產業鏈實現了脫貧……
建設拉面數字化總部基地,成立河湟拉面產業運營公司、海東拉面產業聯盟、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青海拉面產業數字化平臺項目通過驗收并投運……2021年,海東拉面產業大動作不斷。
近日,記者從海東市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獲悉,截至9月底,海東籍開辦拉面店總數2.77萬家,拉面從業人數16.6萬人,遍布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為重點的280個大中城市和馬來西亞、土耳其等20多個國家(地區),拉面產業經營性收入99.24億元,利潤33.92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36.42億元。
30年前,為擺脫貧窮與落后的困擾,第一代化隆拉面人背起行囊,鼓足勇氣闖了出去。韓曉峰的父親韓進錄就是其中之一。1988年,廈門經濟特區首家化隆拉面店開張營業。從此,化隆拉面人親幫親、鄰幫鄰,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中原大地到京津冀,拉面店開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近年來,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將拉面產業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代表性產業和實現群眾就業、推動群眾致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支柱產業來培育,不斷在政策引導、服務管理、提檔升級、技能培訓、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助推拉面產業提檔升級。
依靠拉面產業,青海近20萬各族群眾走出深山大溝,走向國內外337個城市,開設近3萬家拉面店,與當地群眾深度相融、和諧相處,用一碗拉面拉出一個百億元產業,唱響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合唱。
海東市因173萬人中有近17萬人在外從事拉面產業,因而被稱為“拉面之鄉”。上世紀80年代,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批批懷揣致富夢想的海東農民開始走出大山創業,到省外開起拉面館。
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東部,轄兩區四縣,全市173萬人中有近17萬人在外從事拉面產業,因此被稱為“拉面之鄉”。上世紀80年代,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批批懷揣致富夢想的海東農民開始走出大山創業,到省外開起拉面館。
關于拉面有這么一種形象的說法:青海的拉面是民族團結進步面,是漢族土族群眾種的小麥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眾養的牦牛熬成了鮮湯,撒拉族群眾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調料,回族群眾用雙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諧面、幸福面。
海東市自4月23日開始開展為省外務工經營困難人員募捐援助活動,在全市范圍內發出倡議,號召全市各單位、各企業、愛心人士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海東精神,動員社會各界積極獻出愛心,幫助全市省外務工經營困難人員渡過難關。
拉面產業作為青海省海東市獨具特色的產業品牌,近年來發展迅速、勢頭強勁,在脫貧攻堅、勞務輸出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后累計帶動7.26萬名高原農牧民群眾實現穩定脫貧。海東市在外經營拉面店的經營戶已達2.93萬家,從業人員18.35萬人。為助力青?!袄娼洕碧釞n升級,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強化貨幣政策指引,人民銀行海東市中心支行“四措并舉”“輸血供氧”,書寫“拉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今年5月,化隆縣人民政府駐長沙市拉面經濟服務辦事處接到長沙市望城區民宗局電話,稱望城區內兩棟自建房由化隆籍人經營拉面店,按照政策要求,需要限期搬離并給予適當補償,因補償金額未能談攏,請求長沙辦事處溝通協調。
你見過細如發絲的拉面嗎?42根這樣的細面竟能穿進同一個針眼……他的這一絕活,被列入了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名單。
青海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治本之策和鄉村振興前提基礎,依托青海生態資源優勢,聚集資源要素,加快產業發展,以全省農牧區“大產業”推動農牧民群眾“大增收”,書寫了青海高原山鄉巨變、大美青海的時代新畫卷。
近年以來,化隆縣堅持把拉面經濟作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助推器”, 讓創建成色更加亮麗,成功榮獲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座談會上,公保扎西認真聽取了相關地區、企業負責人對拉面產業新發展新情況、存在困難及未來發展的匯報后,對海東大力推進拉面產業發展并取得明顯成效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年來,海東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特征,順應新形勢新要求,聚焦拉面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新思路,深入研究,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服務保障,創造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
7月5日,為進一步加強政銀企信息交流共享與合作,由青海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青海拉面產業行業協會聯合組織的金融支持拉面產業發展政銀企對接會在海東市召開。
記者從青海省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獲悉,截至5月底,海東籍人員開辦拉面店總數2.77萬家,拉面從業人數16.6萬人,實現拉面產業經營性收入55億元。
近日,海東市平安區紅十字會發揮職能優勢,積極開展社會各界募捐活動,幫助省外務工經營困難人員渡過難關。截至5月17日,平安區紅十字會賬戶累計收到41個單位、企業、愛心人士捐款137205.17元。
連日來,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處處愛心涌動,一場場助力疫情防控的捐款活動在當地舉行,從縣領導到普通干部職工、群眾,人人爭相獻出一份愛心,彰顯化隆人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積極捐款捐物,大力弘揚企業精神,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抗擊疫情提供支持?!焙|市汽車報廢回收有限公司負責人馬應勝說。近日,該公司向海東市紅十字會捐款1.5萬元,為在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海東籍外出務工創業人員,因疫情造成不同程度生產生活困難的群眾提供幫助,弘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4月25日,海東市紅十字會攜手青?;ブ煊拥虑囡乒煞萦邢薰?,深入海東市樂都區、平安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14個疫情防控重點單位慰問看望基層一線防疫工作者,并為他們送上了價值8萬元的方便面、面粉、掛面等抗疫生活用品,鼓勵大家要團結一致,守土盡責,共同為打贏海東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奮斗。
“借助‘云’助手,開店有了好幫手,從技藝培訓到原料購置,再到政策咨詢、招工用人,這里一應俱全?!痹谔K州市經營拉面的列卜加村村民馬國勝說,“我們還能通過‘數字鄉村’手機APP,看到大伙分享的村內事務、農戶情況、勞動就業等信息,遠程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實現互幫互助,真實感受到了數字生活的便利?!?/p>
4月19日上午10點,隨著一聲發車號令,4輛滿載海東人民拳拳愛心的物資運送車從海東市樂都區出發駛向西寧,送去河湟兒女的深情祝福和戰疫的“一臂之力”。
家鄉不會忘記,這些年,千千萬萬海東拉面人發揚海東精神,他們艱苦奮斗,走南闖北,用一碗面闖市場,拉出了百億產值。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海東籍拉面人開辦拉面店總數2.93萬家,拉面從業人數18.35萬人。拉面產業經營性收入147億元,利潤49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57億元。
當前,國內多地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復雜,海東市總工會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緊急行動,籌集資金34萬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4月15日,由青海省總工會、海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援滬物資捐贈發車儀式在海東萬緯物流園舉行。海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總工會主席馬化偉致辭并宣布援滬捐贈物資發車。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設立分會場,與主會場同時發車。
“愛與溫暖沒有距離,一車車載來的是各縣區人民的深情厚誼,希望這些物資給循化人民帶來信心和力量……”這兩日,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各族干部群眾的朋友圈被各縣區送來的溫暖感動著。
4月6日18時30分,青海首批支援上海物資發車儀式在京藏高速海東收費站舉行。經過27個小時的晝夜奮戰,目前已圓滿完成首批127噸援滬物資集貨裝運任務。
“師傅,再加一份,今天又增加了一位?!?月2日,在上海市長興島的一家青海拉面館,來自海東的馬春虎在后廚忙著準備送往隔離點的愛心飯菜。自3月份上海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馬春虎以自己的方式投身抗疫一線,彰顯了一名拉面人的擔當。
連日來,為協同做好全市外出務工經營困難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進一步體現市委市政府對外出務工經營困難人員的關心關愛,市總工會、市紅十字會等7部門聯合發起《關于為我市省外務工經營困難人員開展募捐活動的倡議書》,倡議全市上下攜手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光榮傳統,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海東精神,主動捐款、奉獻愛心,幫助全市省外務工經營困難人員渡過難關。
訪海東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省外務工經營困難人員募捐 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羅興海。